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者:杨庆东
    2016-12-05 22:42:42    来源:中国网-山西频道   转载
    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1/3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2/3山西名企: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3/3

    中国网大运视野 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生产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系列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UPS不间断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火车起动、照明,铁路信号灯,航海航标灯,固定通信、移动通信的直流支持电源等高科技领域。吉天利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 蓄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山西省电信,河北省移动、陕西省电力的首选产品,并被山西省移动通信公司网络建设列为唯一指定用直流电源产品。现有职工368人,截止到2012年公司拥有专利14项。蓄电池产品销售已覆盖全国16个省近200个地区的8大应用领域,资产总额较成立之初增长261倍,销售收入增长994倍。综合实力名列蓄电池制造业前8位。公司是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现已列为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的全国示范基地。

    公司简介

    公司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1998年)为创业阶段。第二阶段:(1999年-2003年)为打基础阶段。公司产品主要以专业生产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主。第三阶段:(2004年-2008年)为求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提出了对公司生产和管理进行转型的发展战略,并开始致力于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科技创新。第四阶段:(2009年--)为谋跨越阶段。2009年8月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型化政策,并结合我省工业新型化战略的要求,公司遵循经济低碳产业模式,开工建设了山西吉天利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示范园,这一大胆的决策表明企业在立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了漂亮的转身,从而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吉天利循环经济低碳园区概况:

    园区概括为“一园、两区、三期、四化”。所谓“一园”,即山西吉天利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示范园;“两区”包括“新能源产业区”和“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三期”呈现了园区的主要发展规划和项目,“四化”是园区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管理过程,即“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园区景观化、市场国际化”。

    园区以“致力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城市矿山’”为使命;以“生生不息、创造生态动力”为企业目标;秉持“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理念,构建形成具有国际领先的三个循环系统,即产品外循环、工艺内循环、园内生物循环。园区建设将一、二、三期工程的产业链及工艺过程形成闭合循环,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迈进,资源综合再利用率达到98%以上,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污染零排放。同时实现生物循环和雨水再利用。

    2012年在建的一、二期工程占地1000亩,第三期工程拟占地3000亩,设计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15年全部建成完工。

    园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主线,以资源和产品的循环为本源,提出了从2009年至2015年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5年前倾力打造完成。

    第一步:电池制造和废旧电池回收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

    第一阶段:160万KVAh/年环保型铅酸蓄电池项目、10万吨/年废旧铅酸电池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周期:从2009年8月开工建设,将于2010年10月开始,陆续投产,在2011年6月以前全部达产运营。

    投 资:5.1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利税:6亿元,安排就业人员1200人。

    第二阶段:3亿Ah/年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3万吨/年废旧锂电池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周期:从2011年7月-2012年前全部达产运营。

    投 资: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利税:6亿元,安排就业:800人。

    蓄(锂)电池生产—销售—回收—无害化处理—材料分离回收—蓄(锂)电池再生产”产业链的闭合循环模式。其蓄电池项目可回收形成5.7万吨铅和合金铅、1万多吨塑料、3万多吨硫酸化工产品、1万吨绿色废渣;锂电池项目可回收铝、铁、钴、铜、镍、化工产品,其再生材料用于再生产。

    第二步:LED系列产品产业化生产处理项目、10万吨/年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项目

    第一阶段:LED系列产品产业化生产及无害化处理项目。

    建设周期:2010年-2015年,完成LED下游-中游-上游的产业链建设。

    投资:1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70亿元、利税:15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600人。

    围绕电池产业与LED照明产业在照明系统,特别是在新能源照明系统中,相互匹配、互为支撑的产业特点,将两个产业有机整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使产业价值最大化,并逐步形成行业优势。

    第二阶段:10万吨/年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周期:2011年7月-2014年。

    投 资: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利税:5亿元,安排就业:400人。

    第三步:200万吨/年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业圈区管理

    建设周期:2012年-2015年,并将于2011年6月底之前完成各项审批(国家四部委),2012年开工兴建,在2015年底前全部达产。

    投 资:2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利税:50亿元,安排就业:15000人。

    以园区管理为中心,组织协调进园企业从事相关废旧物资与进口、拆解分类以及经营销售业务,并对其进行规范经营和统一治污,形成收购、处置、利用相配套的整体产业链体系。

    “吉天利民善天下”是吉天利百年不变的企业价值理念。精诚致业、贡献国家、乐善民生、福祉山西,园区建成后,将提供20000个就业岗位,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定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园区制定助残计划,帮助残疾人立业;兴建一座大型的敬老院,福祉山西百姓。以园区建设支撑盂县的经济结构升级发展,优化盂县生产力空间布局,影响和改善盂县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盂县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变迁的步伐,同时也极大地促进阳泉区域经济和城镇化的集约式发展,为全域阳泉建设和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千亿百万阳泉做贡献。

    荣誉

    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走科技创新之路,先后获国际金奖,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家国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山西名牌产品证书》、《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证书》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在我省率先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并且通过了泰尔认证中心的产品认证。

    经营模式

    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战略经营模式。首先是从管理入手,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体制,采用了金蝶国际“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K/3企业管理系统。从销售、计划、采购、生产、仓存、核算、成本、集团分销管理等。系统跟踪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运作升华为完善的“数据——信息——决策——控制——考核”流程的全面企业管理水平。组织员工学习,聘请国内的管理大师和技术权威来厂讲学、培训,渗透企业文化精髓,员工素质大幅度提高,公司人才辈出。然后是从狠抓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组织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人员认真学习,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形成了“人人讲质量,处处把质量,使产品件件好质量”的良好风尚,深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公司对原材料采购严格要求,进厂检验严格把关,生产过程中层层箱,公司内部有100M的局域网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公司内外零距离把关,实现产品零缺陷,最终产品检测采用国内先进的性能检测设备,各项性能检测实现智能化,确保“出厂产品万无一失”的质量目标。公司对外有独立网站,电子信沟通,公司靠企业自身强大的文化内涵、精悍的人力资源、精湛的工艺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的经营方式,树立了吉天利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让品质写出我们的尊严”。

    规模

    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现拥有50万kwh/年的生产规模,到2012年将扩大到年产各类铅酸蓄电池60万kwh/年。产品主要应用于UPS不间断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火车起动、照明,铁路信号灯,航海航标灯,固定通信、移动通信的直流支持电源等高科技领域。吉天利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山西省电信,河北省移动、陕西省电力的首选产品,并被山西省移动通信公司网络建设列为唯一指定用直流电源产品。

    合作重组

    2012年6月17日,阳煤集团整合重组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盂县隆重举行。此举既标志着阳煤集团为资本扩张找到高效增值的归宿,又是立足阳泉、扎根阳泉,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

    阳煤集团整合重组吉天利科技公司,是基于大集团与好项目的强强联合,致力于共同打造吉天利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将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阳煤集团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绿色循环产业的新亮点。

    阳煤集团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突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实施名牌战略,在技术上与信息产业部电源研究所,天津大学,北京清华大学的电化学教授进行技术合作,使公司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秦铭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