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

    信息发布者:杨庆东
    2016-11-29 11:58:20   转载

        

       

      李杏阁(1901—1964),女,安国人,后嫁到衡水安平县报子营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李杏阁参加了妇救会,并在家里秘密建立了八路军地下医院。她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曾先后救护过73名八路军伤员,多次沉着机智地掩护伤员脱险。1944年她被冀中军区授予“冀中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1945年参加晋察冀边区群英会。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她对八路军感情深厚

      1901年,李杏阁出生在安国一户贫苦人家,十几岁就纺线织布,帮着家里干活儿。17岁时,她嫁到了衡水安平县报子营村。婆家的日子也很艰难,一家人辛苦地维持着生活。后来丈夫早早就去世了,只剩下李杏阁拉扯着三个子女艰难度日,母子四人无依无靠,到处东讨西要,日子过得苦极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安平开展抗日斗争。冀中军区、行署相继在安平成立,并在该地区实行减租减息运动。这对于在苦难中生活的李杏阁来说正如黑暗中见到了灿烂的阳光。抗日政府处处关心她们孤儿寡母,青黄不接时能领到救济粮,逢年过节还能吃上几顿饺子,村里又组织拨工,她家的穷困生活由此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李杏阁亲眼看到八路军说话和气,纪律严明,爱护人民,她打心眼里感激共产党,感谢八路军,所以爱憎分明、雷厉风行的她很早就参加了妇救会,还当上了村妇救会主任,全身心投入抗日工作。

      此时的李杏阁已年近40岁,她和青年妇女们一起站岗放哨,开会做宣传、纺线织布、做军装军鞋。慰问部队时,总把熟鸡蛋塞进战士的挎包里,参加生产、帮助抗属干活也从不落后。有一次,她和十多个年轻妇女给贫困抗属拔麦子,腰酸腿疼也咬着牙不声不响地坚持干,一连拔了五天始终打先锋,姑娘们打心眼里佩服她,推选她当组长、当模范。当听说部队要打仗的消息,李杏阁就加紧联系各户为战士们做军鞋、备粮食,只为八路军能多打几个胜仗。

      1942年,敌人“扫荡”,环境更为残酷,抗日干部、战士和群众常遭敌人杀害,有群众为掩护抗日干部被鬼子折磨致死。李杏阁听说这些后异常悲愤。敌人的残暴没有让她胆怯和消沉,反而更激起了她对敌抗争的斗志,她更加积极地带领妇女们展开抗日工作,接受更多任务。

      倾尽全力救护伤员

      一次,李杏阁从村长处得知有重伤员需要养伤,村长很犹豫要不要将伤员安置在她家,毕竟一旦被鬼子发现非同小可,一家子都会受到牵连,说不定连命都丢了。李杏阁却没有丝毫犹豫,她痛快地答应下来,而且明确表示不需要村里额外的贴补帮助,是八路军带领老百姓过好日子,人不能忘本,自己心甘情愿照顾伤员,不用公家的东西。商量好后,伤员很快就抬到了她家。

      194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八路军将一位重伤员抬到了李杏阁的家中。伤员是位名叫刘建国的16岁小战士,全身上下枪伤、刀伤12处,有的伤口处露着骨头,送去时鲜血已经和棉衣冻在一起,伤员浑身是血,痛苦不堪,奄奄一息。见此情景,李杏阁心如刀割,就像伤痛在自己身上一样,对战士的痛苦感同身受。她极其小心地给小刘脱去血衣,用棉花蘸着温水轻轻擦拭伤口,忙了个通宵。医生当晚上了药,第二天小刘才从昏迷中醒来。李杏阁端来稀粥想用小勺喂他,却发现小刘脑后的一处刀伤使得他根本无法张口,只要一张嘴就疼得浑身打颤。这可急坏了李杏阁,她突然想到办法,马上去找来一节苇子秆,让小刘嘬着喝,解决了小刘的进食问题。之后,李杏阁每天都守护在小刘身边,一会听呼吸,一会摸胸口,一会儿查验伤口……从白天到夜晚,多少个不眠之夜就这样过去,小刘的伤一天天好起来。

      李杏阁的女儿刘敬影曾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据她介绍,后来,李杏阁专门在家里挖了两个秘密地洞,供八路军伤员隐蔽、疗伤。有一次日本鬼子来到报子营村“扫荡”,突然闯进李杏阁家,鬼子闻到了屋里的药味,逼着李杏阁交出八路军。李杏阁指着床上的小刘说:“这不是八路军,这是俺儿子。”她在鬼子进门前在小刘头上放上破鞋、烂袜子等脏东西,假装小刘生了传染的疮,吓唬敌人。

      看到小刘脑袋上、腿上裹的破烂棉花套子后,鬼子依然不相信李杏阁的话。他们生气地哇哇叫,还用枪托在李杏阁身上猛戳起来,李杏阁始终咬紧牙关,坚决否认小刘是八路军。疯狂的鬼子就拿刺刀朝她前胸刺去,李杏阁身子一歪,躲过致命一刀,但左肩被刺中,鲜血瞬间流出。之后,鬼子听到集合号就撤回了。刘敬影说:“我娘肩上流血,我用棉花套子给她擦血,等鬼子走得没影了,藏在地洞里的八路军医生出来给我娘上药。”

      她家成了秘密战地医院

      伤员不断增多,军医们来李杏阁家救治伤员的同时,也带了来部分医疗器械和药品,李杏阁家成了八路军的一座秘密“地下医院”,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红色堡垒户之一。

      伤员多了,药品和设备也多了,原来的地洞不够用,李杏阁就在屋里、猪圈里、菜窖等隐蔽地方挖了新的地洞。医护人员和轻伤员住洞里,重伤员躺炕上,一有情况,马上转移。战士小刘就是因为伤情太严重,不能转移到地洞里,李杏阁才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敌人面前称他为“儿子”,最终机智勇敢地躲过了敌人的抓捕,成功掩护了战士。

      家里成了战地秘密医院,李杏阁整天就是一个字——“忙”。她每天忙着为伤员处理伤口、换药、洗绷带,还为伤员端屎端尿,一天到晚端着便盆在洞里爬进爬出不知多少次。伤员不肯让她处理大小便,她就对战士说:“孩子,别不好意思,俺是你娘,你是俺儿,咱亲娘俩不讲细礼!”伤员感动地掉着眼泪说:“你比俺亲娘还亲啊!”

      除了护理伤员,李杏阁每天都要做四五顿饭给大家吃,炕上的伤员、地洞里的伤员,全都要照顾到。伤情轻的就自己吃,重伤员就由她一口一口地喂。伤员吃不下饭时,她就想方设法为他们改善生活,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把节省下的粮食换鸡蛋,就为给伤员增加营养。

      李杏阁每天从地面到地洞上上下下地忙活,自己忙不过来,三名子女都帮着打下手,在院子里负责警戒。李杏阁为伤员擦洗、换药、烧水、做饭、洗衣服,自己实在太困了就靠墙打个盹。然而,最关键的是要随时警惕敌人的抓捕,千方百计掩护抗日干部和八路军伤病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她曾数次落入敌手,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坚强不屈,保护了伤病员的安全。

      学习专业救护知识

      李杏阁真心实意照顾受伤的战士们,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护理他们。

      眼看着医护人员为救治伤员忙个不停,还要经常外出抢救伤员,到附近堡垒户家里给伤员看病,李杏阁就帮着给伤员换药。她细心观察医护人员处理伤口的每一个动作,默默记住数十种药品的名称、作用和用法,学会了一些专业的护理技术,能够更为熟练地给伤员洗伤、换药、扎绷带。当时缺乏麻醉剂,她每次给伤员换药、洗伤口都非常小心,尽量减少伤员痛苦。

      听医生说起“太阳光的紫外线能杀菌”,她就记在心里,每当风和日丽又没有敌情的时候,她把伤员一个一个地背出洞晒太阳,一两个小时后,或有什么情况,再一个一个地背回洞。她一个40多岁的小脚妇女,背着比自己还重的伤员,在洞里爬上爬下,每次都累得气喘吁吁,可她从不放弃一次让伤员晒太阳的机会。她说:“能让伤员少受点罪,快点养好伤,俺再累也愿意。”整天照顾伤员的李杏阁也会生病。有一次她因积劳成疾病倒了,心里却放不下伤员们,第二天就扶着墙到洞里去照顾伤员。伤员们感动极了,说将来要让她过好日子。李杏阁笑着对他们说,自己为的是让受伤的战士们养好伤,早日上前线,打败日本鬼子,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一天又一天,伤员们今天来几个,明天来几个,伤情不同,需要治疗和休养的时日也不同,几十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李杏阁就根据不同伤员的具体情况,精心护理着他们。据统计,在400多天里,先后有73名轻重伤员在李杏阁家养伤。包括刘建国在内的5名特重伤员,都是在人们以为没法抢救,甚至为他们备好了棺材的情况下,因李杏阁的悉心护理又奇迹般地活下来,重返前线。就这样日日夜夜尽心尽力地照顾,又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历了一次次化险为夷的斗争,伤员们和李杏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称她为“娘”,这起初是为了避免暴露,后来却是发自内心的称呼,把李杏阁当成最亲近的人。

      “冀中子弟兵的母亲”

      李杏阁的事迹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冀中军民曾广为传颂一首歌谣:“冀中抗日战鼓响,报子营出了个李大娘。李大娘热心肠,爱护子弟兵名声扬。她对伤员胜亲人,伤员把她当亲娘。养好伤,返战场,冲锋杀敌添力量。”歌谣里唱的就是李杏阁。这歌谣表达了冀中区子弟兵的心声,也是对李大娘深厚感情的真实写照。

      在长期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李杏阁倾尽全力掩护和护理轻重伤员,1944年11月,冀中区党委和冀中军区在安平县报子营村为李杏阁召开了表彰大会,授予她“冀中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李杏阁胸前戴着光荣花,人们热烈地为她庆祝,向她学习,鲜红的奖旗上“冀中子弟兵的母亲”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不久,李杏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杏阁和人们熟悉的戎冠秀,都是河北省抗战时期最著名的拥军模范,以母亲般的爱在抗战中传递着无限的温暖,默默支持着奋勇杀敌的八路军战士们。1945年,李杏阁参加晋察冀边区群英会时,认识了晋察冀边区“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两位母亲一见如故,亲如姐妹。5年后,她们又在北京相逢,一起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一起游览了北京城,参观了雄伟壮丽的天安门,还幸福地见到了人民的领袖毛主席。老姐俩兴奋得彻夜难眠,依偎在一起,回忆那幸福的时刻,倾吐着心里话。

      1964年,63岁的李杏阁因病与世长辞,她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冀中大地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